如今,我们都知道衣冠禽兽并非好东西,它纯粹是在骂人。但你们知道吗?明朝的时候,人们都是争着抢着当衣冠禽兽呢。那问题来了,衣冠禽兽是什么,为啥还需要争抢呢?
"衣冠禽兽"一词源于明代官服。那时,只有官吏可以穿著描禽画兽的官服,飞鸟“禽”的飞禽走兽,与今天的军衔差不多,可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。甚至,当时朝廷还规定文官官服绣飞禽,武官官服绣走兽,等级森严,不可跨越。
明朝一品到九品官服绣的什么动物
文官一品绯袍,绣仙鹤;二品绯袍,绣锦鸡;三品绯袍,绣孔雀;四品绯袍,绣云雁;五品青袍,绣白鹇;六品青袍,绣鹭鸶;七品青袍,绣溪敕;八品绿袍,绣黄鹂;九品绿袍,绣鹌鹑。武将一品、二品绯袍,绘狮子;三品绯袍,绘老虎;四品绯袍,绘豹子;五品青袍,绘熊;六品、七品青袍,绘彪;八品绿袍,绘犀牛,九品绿袍,绘海马。
所以,人们把文武官[文]员称为“衣冠禽兽”[章]。可以称之为衣冠禽[来]兽,可不是一般人,[自]老百姓都很羡慕。然[历]后,问题来了,衣冠[史]禽兽何时由官员官服[大]变成贬义呢?
明初,文人纷纷冒死向皇上提建议,武官以战死沙场为荣。但明中后期,社会动乱,朝野纷争,大臣们人人自危,许多官员甚至身陷囹圄,很多官员开始鱼肉百姓。普通百姓把穿官服的人看作是瘟神,文武官员的名声越来越臭,于是,“衣冠禽兽”开始带有贬义!曾经受到广泛推崇的“衣冠禽兽”,逐渐退化为“披着人皮的狼”。““衣冠”完全掉价,还是由于明末清初“语言发酵”。
清代小说作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上曾说过,若不孝顺,做官就是衣冠禽兽!(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十三回):“即不孝,所谓衣冠禽兽,欲取才女又有何用),一时广传。事实上,这就跟我们今天的网络流行语,洪荒之力,蓝瘦香菇,用的人多了,就有了新的含义!这就意味着,人们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,说他们徒有外貌,举止像禽兽。
历史百科全书 历史大全